01
介入治疗概述
深圳医疗展会2025,了解到近年来,介入治疗领域异军突起,成为继内科、外科之后崛起最快的医学分支。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和高效特性,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分支,弥补了传统内外科的不足。它不仅填补了内、外科技术的空白,更以其微创性、高效性和快速恢复的特性,展现出未来医学的巨大潜力。在众多介入治疗技术中,血管介入治疗以其极高的技术要求和严苛的进入标准,独树一帜地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02
血管介入导管
导管的分类与应用
血管介入导管,作为血管介入诊疗的核心器械,不仅科技含量高,更承载着严苛的技术要求。血管介入导管种类多样,包括微导管、导引导管和球囊导管等,每种导管有不同的功能和应用。这类医用特殊导管种类繁多,包括微导管、导引导管、球囊导管以及中间导管等。在血管介入手术中,医生通常会根据需要,灵活搭配使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导管。导管的粗细,以法制标准F编号表示,其中1F等于0.355毫米或0.013英寸,而常用的导管尺寸范围为5-8F。
微导管的特点
微导管,作为一种直径极小的加强型导管,在介入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微导管直径小,技术壁垒高,用于输送治疗物资,广泛应用于冠脉和神经介入领域。它依托导丝的支撑或交换作用,能够顺利通过病变部位,并用于输送造影剂、药物以及支架等关键治疗物资。尽管目前市场上主流微导管产品的直径多控制在1.33毫米以下,但其技术壁垒却相当高,尤其在冠脉介入和神经介入等领域,其应用更为广泛。
导引导管与球囊导管
导引导管则主要为其他介入器械提供稳定的进入通道,导引导管提供进入通道,球囊导管最初用于血管成形术,现在具备多种治疗功能。确保器械能够精准抵达血管内预定位置,是各类血管介入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至于血管介入球囊导管,其最初主要用于血管成形术,后来逐渐发展为辅助支架输送及血管预扩和后扩的重要工具。如今,已经出现了多种具备特殊治疗功能的球囊导管,如药物球囊、切割球囊、超声碎石球囊以及冷冻球囊等,其中以药物球囊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最为常见。
中间导管的功能
中间导管,作为一种大内腔、长工作长度且高顺应性的支持导管,其应用旨在使治疗通路能够延伸至更远端,从而更接近目标病变。中间导管具备大内腔和高顺应性,用于复杂病例的治疗通路支持。这类导管常用于治疗路径曲折或急诊取栓等复杂情况,尤其在神经介入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3
导丝技术
导丝的结构与材料
导丝,作为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关键器械,其结构由内、外两部分精细构成。导丝由钢芯结构和聚合物涂层构成,设计优化了血液和组织相容性。内部是一根直而硬的钢丝芯,材质可为不锈钢丝或镍钛记忆合金,甚至可能是二者的结合。钢丝芯的前端逐渐变细,与弹簧末端精密焊接,尾端则打磨得光滑细腻。传统导丝的外层,以优质不锈钢丝为材料,在弹簧旋床上精心卷绕而成,要求钢丝光洁、坚韧且富有弹性,卷绕过程必须均匀严密。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更多采用在金属线材表面包覆聚合物材料的方法,如聚氨酯或PTFE及氟材料,以提升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导丝在临床中的使用
在临床使用中,导丝的性能至关重要,它涉及到支撑力、柔韧性、跟踪性、扭控性、触觉反馈以及可视性等多个方面。不同直径的导丝与导管组合使用,在介入治疗中要确保柔韧性与可视性。支撑力确保导丝在弯曲时能保持稳定,柔韧性则使其能顺畅跟随血管的弯曲变化,而跟踪性和扭控性则保证了导丝能精确沿血管解剖结构前行,并有效传递扭矩。触觉反馈让医生能够从近端感受到头端接触物体的信息,对物体性状做出判断。同时,可视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帮助医生在体内精准定位导丝。
导丝的规格选择
导丝的直径单位为英寸,常见的规格有“010、014、018、025、035及038”等,“035”即代表直径为0.035英寸。导丝直径规格选择与导管匹配,通常用014和035规格。选择合适的导丝直径对血管介入诊疗至关重要,因为每一款导丝都需与特定直径的导管相配套使用。在临床实践中,“014和035”规格的导丝是最常用的。
导丝在复杂情况的应用
在处理患有严重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时,J头交换长导丝(长度为260cm)显得尤为适用。处理复杂血管疾病时,导丝需具备强支撑并减少血管损伤的风险。它能够有效减少因多次尝试通过主髂动脉疾病或迂曲血管而可能引发的血管损伤。在这些复杂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在取出扩张器后,将导丝暂时留在患者体内,并沿着导丝推进导管进行治疗。然而,需格外警惕的是,导丝的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血栓的形成。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